油菜籽作為降低飼料中玉米豆粕比例的替代品潛力有多大
國外有實驗證明,菜籽粕飼喂的奶牛,產奶量比豆粕飼喂的高10%以上,應用的潛力巨大。
2021年3月,農業農村部發布《飼料中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工作方案》,推動降低飼料中玉米、豆粕的比例,尋找替代品。
其中,菜籽粕的替代價值廣受關注,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員胡瓊介紹,“我國種植的1億畝油菜,每年可以生產520萬噸菜籽油,同時還生產約800萬噸菜籽粕,事實上,和菜籽油是我國第二大食用油一樣,菜籽粕也是我國第二大飼用蛋白源。油菜籽榨油后留下的菜籽粕,粗蛋白含量在35%-40%,氨基酸組成較平衡,幾乎不存在限制性氨基酸。國外有實驗證明,菜籽粕飼喂的奶牛,產奶量比豆粕飼喂的高10%以上,應用的潛力巨大。”
油菜是我國種植面積第一大的油料作物,也是大豆之外,我國第二大油料來源,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,“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”,并提出在“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”。大豆擴種在北方面臨較大的耕地缺口,但是,據估計,當前我國南方可開發的冬閑田,可以達到1億畝。
菜籽油的營養更合理,菜籽粕的品質更好,而且,在國內,油菜籽的產量也普遍高于大豆,那么,在未來,油菜真的有可能替代大豆嗎?
“油菜籽在替代大豆進口方面潛力巨大,油菜和大豆均為油、蛋白兼用作物,油菜是進口大豆的最佳替代品。按1噸油菜籽出油0.35-0.4噸,比進口大豆高75%、甚至1倍,1畝油菜相當于2畝大豆的產油量。”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頓小玲說。
“從目前看,油菜產業的發展潛力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。第一,面積擴展潛力大。”頓小玲介紹,“在過去,南方冬季種植冬油菜,到第二年4-5月份收獲后,可以繼續種水稻,這其實就是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,再種植水稻、玉米等糧食作物,還有增產效果,大約可以增產8%-17%。據專家組調研,長江流域尚有1億畝以上的冬閑田,其中可種植油菜的冬閑田有6400萬畝以上。因此,在主糧安全不可動搖的國家戰略下,油菜是最具發展潛力的油料作物。”
頓小玲介紹,“當前全國油菜的平均產量在每畝135公斤左右,未來通過良種良法配套、農機農藝融合,油菜種植平均單產可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20%,達每畝160公斤左右。”油菜的含油量提升,也還有很大的潛力。頓小玲說,“目前種植的大多數品種的含油量為43%左右。我國已育成了一批高油新品種,其含油量達到50%左右,提高了7個百分點,相當于產量提高16%以上。”
來源:新京報
一周熱點
- 2022-03-15關于延期舉辦2022中國飼料工業展覽會的通知
- 2022-03-152022年1—2月份全國飼料生產形勢
- 2022-03-10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于印發2022年生豬等畜禽屠宰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的通知
- 2022-03-09俄羅斯港口貨運受阻 小麥出口格局或生變
- 2022-02-28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《“十四五”全國飼草產業發展規劃》的通知
- 2022-02-07全球多地爆發非瘟疫情!泰國母豬損失60%
- 2022-01-24美國大豆出口上周對中國裝運125萬噸大豆
- 2022-01-24截至1月21日的一周,巴西港口大豆價格四周來第三次上漲
- 2022-01-24中國買家再次出手,芝加哥大豆和玉米應聲走高
- 2022-01-24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247,800噸玉米